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政务公开 > 统计信息
分享到:
祁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2013-05-02 11:28
  • 来源:
  • 作者:
  • 【字体:   


祁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万众一心,顽强拼搏,努力克服历史罕见的特大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不利影响,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011715万元,比上年增长13.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44349万元,增长7.2%;第二产业增加值368899万元,增长16.8%;第三产业增加值398467万元,增长14.4%。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4.2%,比上年下降4.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6.5%,上升3.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9.3%,下降0.3个百分点。一、二、三产业比重为24.2:36.5:39.4,第一产业贡献率为28.6%;第二产业贡献率为42.6%;第三产业贡献率为28.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11493元。
  为民办实事工作全面完成。2008年,省定为民办实事项目共投入资金21688.26万元,其中国家投入资金8943.1万元,省级投入资金4707万元,市级投入资金835.47万元,县级投入资金3562.3万元,其他投入资金3640.39万元。新建农村沼气池400口。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生产发展势头良好。全年粮食种植面积99.32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67%,其中稻谷播种面积76.42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1.46千公顷,增长21.66%。棉花种植面积0.37千公顷,与去年持平。蔬菜种植面积19.17千公顷,增长7.27%。粮食总产量63.8万吨,增产1.37万吨,总产量连续四年创历史新高。
表1  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粮食
万吨
637964
2.2
其中:稻谷
万吨
534586
1.62
油料
万吨
21631
8.14
其中:油菜籽
万吨
16044
10.72
棉花
万吨
458
1.33
烟叶
万吨
907
0.44
茶叶
万吨
194
3.7
水果
万吨
121523
-4.1
蔬菜
万吨
424999
7.51
畜牧业生产回升,渔业生产稳定。由于中央和省出台了包括良种补贴、母猪饲养补贴、疫病控制、生猪保险及税费减免等一系列扶持政策,下半年全省生猪呈恢复性增长,并且增长速度加快。全年肉类总产量9.03万吨,增长16.7%,其中,猪肉增长20.59%。生猪出栏100.28万头,增长12.33%;生猪存栏63.2万头,增长14.43%。水产品产量4.77万吨,增长8.9%。
表2    主要畜牧业、渔业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肉类总产量
90270
16.7
#猪肉
73204
20.6
生猪出栏
万头
100.28
12.33
牛出栏
1.19
6.2
羊出栏
4.72
4.4
家禽出笼
万羽
999.9
10.4
水产品产量
万吨
47706
8.9
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全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千公顷,新增有效灌溉面积 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 万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64.4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3%,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械43.53万千瓦,增长8%;联合收割机达234台,增长18%;农用运输车1498辆,增长10%。实际机耕面积达58千公顷;机械收获面积6.5千公顷,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达4%。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3.41万吨,增长1.4%。农村用电量1.16亿千瓦小时,增长10%。
全县共推广补贴机具765台,发放补贴资金229.54万元;其中推广水稻联合收割机45台,补贴资金43.4万元;手扶式插秧机16台,补贴资金19.2万元;水田耕整机补贴496台,补贴资金24.8万元;中型轮式拖拉机23台及配套农具36台,补贴资金41.91万元;小型盘式拖拉机127台,补贴资金58.4万元;烘干机13台,补贴资金39万元;其它机械9台,补贴资金2.83万元;共拉动农民投入资金671.49万元.
2008年,全县森林覆盖率为39.2%,林地面积153.6万亩,荒山配套1万亩,新造优质油茶林3900亩,油茶抚育6522.5亩,被评为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基地。主要林产品产量:油桐籽542吨,油茶籽12990吨,板栗1081吨,木材采伐量12.38万立方米,竹材132万根。
表3   主要林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油桐籽
542
4.8
油茶籽
12990
5
板栗
1081
6
木材采伐量
万立方米
12.38
5
竹材
万根
132
4.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2008年,全县实现全部工业产值69.42亿元,工业增加值26.3亿元,分别增长29.8%、20.8%,其中民营工业完成总产值66.35亿元,增加值24.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2%、18.2%,成为全县工业经济快速增长中坚力量。在全部工业中,其中规模工业完成产值48.7亿元,增加值15.14亿元,分别增长36.98%、20.8%。规模工业对全县GDP贡献率达到29.6%,拉动GDP增长4.05个百分点。
表4   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指    标
计量单位
产量
同比±%
原煤
339309
23.17
发电量
万千瓦小时
10164
19.7
大米
286531
23.35
精制食用植物油
29527
71.42
速冻米面食品
21722
59.8
罐头
23842
45.63
印染布
万米
8013
18.36
人造板
立方米
94890
113.13
家具
6310
64.75
机制纸及纸板
6318
-37.15
合成氨
181397
22.22
氮肥(折含N100%)
43205
16.38
水泥
891106
-5.6
平板玻璃
重量箱
3248
73.41
日用玻璃制品
29218
4.56
生铁
41868
3.41
铁合金
144044
12.7
铝合金
2116
5.43
交流电动机
千瓦
82310
50.91
  工业技改投入加大。年内全县完成工业企业新、扩、改项目达到114个,投入总额18.75亿元,工业技改投资达到11.99亿元,增长26.6%。
  工业园区建设加快。2008年,祁阳工业园新区两条主干道路浯溪南路、灯塔路土石方工程基本完成。全年新增入园企业9家,其中祁阳科技工业园新增入园企业3家。全园共完成工业总产值29.5亿元,实现税金7230万元。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额为3.2亿元,增长26.9%,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完成1.1亿元。
  建筑业生产稳步发展。2008年全县建筑业增加值完成10.6亿元,增长7.5%,资质等级以上企业12个,完成总产值9.55亿元,增长232%,实现利润总额1亿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6.9亿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城乡5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5.9亿元,增长45.2%;城乡50万元以下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亿元,增长30%。在城乡5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中城镇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农村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企业开发投资分别完成28.61亿元、19.79亿元和2.89亿元,分别增长58.2 % 、50.8%和68.3%。
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全年共实施重点工程项目46项,完成投资21.84亿元,增长45.1%。其中总投资1亿元以上的项目7项。
全年完成县道改造23公里,硬化农村公路超过822公里;全年新增电力装机3130千瓦,电力装机总容量达79915千瓦。
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89亿元,比上年增长68.3%。商品房竣工面积276243平方米,商品房销售建筑面积276243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2.76亿元。
五、贸易经济
贸易繁荣市场活跃。2008年消费品市场运行良好,城乡居民购买力进一步提高。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81亿元,比上年增长23.1%,其中:县级消费品零售额12.65亿元,增长29.8%;县级以下农村消费品零售额7.16万元,增长12.8%。分行业看,批发业完成4.39亿元,增长26.9%;零售业完成8.93亿元,增长21.9%;餐饮和住宿业零售额6.37亿元,增长22.4%;其他行业1213万元,增长12.6%。
  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全年进出口总额335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65.9%。其中,出口2990万美元,增长137%;进口360万美元,增长80%;实现贸易顺差2630万美元,增长205.8%。
全县引进内联引资项目128个,合同引进资金3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2.47亿元。引进外资项目11个,合同引资6139万美元,实际到到位外资5523万美元。139个项目中,工业项目76个,占总项目的55%;农业项目48个,占总项目35%;其他项目15个,占总项目10%。
全县国内旅游89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1亿元。其中,接待境外游客1200人次,接待国内游客87.8万人次,增长28.6%。
七、交通、邮电
   交通邮电事业兴旺发达。全县公路线路年末里程3883.28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1公里,二级公路80.2公里,三级及以下公路187.572公里。年内新修水泥路500公里。全年货物周转量20946.6万吨公里,其中公路4289.6万吨公里,水运16660万吨公里;货运量35万吨,公路18.8万吨,水运16.2万吨。旅客周转量2571.9万人公里,其中公路2378.9万人公里,水运193万人公里;客运量320.3万人次,其中铁路160.1万人次,公路150.4万人次,水运9.7万人次。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8360.14万元,其中邮政业务量4045.24万元,增长15.7%,电信业务总量3991.16万元;移动业务总量8200万元,联通业务总量1800万元;铁通业务总量323.74万元。年末拥有固定电话用户79130户,普通电话89182户,小灵通用户10940户,公用电话1978户,宽带用户16097户,城镇电话用户26911户,乡村电话69397户。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9.2386万门,比上年末增加0.576万门,新增光缆线路长度0.093万公里。移动手机用户195269户,其中移动公司手机用户159521户,联通手机用户3万户,电信公司手机用户5748户。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3.5亿元,增收4982万元,增长16.6%。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3161万元,同比增加3692万元,增长 19.0%;一般预算支出121856万元,增长32.7 %。其中医疗卫生支出增长49.9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42.3 %、教育支出增长33.1%。
表5 全年财政收入分项情况
指   标
绝对数(亿元)
比上年增长(%)
一般预算收入
23161
19.0
# 增值税(25%)
2779
25.7
营业税
3288
9.5
企业所得税(40%)
380
-5.7
个人所得税(40%)
855
-8.4
契税
63
741
上划中央二税
8342
25.7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88.12亿元,比年初增加12.30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5.0亿元,比年初减少1.98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8.10亿元,比年初增加13.40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3.17亿元,比年初增加1290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为21.3亿元,比年初增加8195亿元;中长期贷款为11.83亿元,比年初减少4487万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2103063万元,比上年增长9%;金融机构现金支出2103063万元,增长9%。
 
 
表6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情况
 
指  标
绝对数
(亿元)
比年初增加
(亿元)
比年初增长(%)
年末各项存款余额
881223
122950
 
16.2
# 企业存款
49939
-19856
 
4.24
居民储蓄存款
781078
133966
 
20.7
年末各项贷款余额
331700
1290
 
0.4
# 短期贷款
213026
8195
 
4
  # 工业贷款
6704
-6543
 
-49
    农业贷款
99949
6617
 
7
中长期贷款
118275
-4487
 
-3.6
 
证券市场发展步伐加快。年末全县证券公司营业网点1家,期货公司营业网点1家。
保险事业稳定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49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人寿保险收入1.28亿元,财产保险收入2018万元,健康险保费收入50万元,意外伤害险收入40万元。全年赔款和给付支出合计4307万元,增长49.8%。其中,人寿赔付额2070万元,财产保险赔付额1372万元,健康保险赔付额800万元,意外险赔付额65万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不断发展。
年末有学校191所,其中高中6所,职中5所,405个班;初级中学45所,510个班;小学137 所,1549个班。在校学生133494人,其中高(职)中生24481人,初中生35220人,小学生73793人。享受免费教科书学生人数109013人。现有在岗教职工11978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教职工9199人,非义务教育阶段教职工 2779人。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消除和改造危房23811平方米,新建校舍15485平方米。义务教育阶段合格学校建设顺利完成。任务16所,其中合格学校16所已完成,占任务数的100%。
全县教学质量再创新高,全县小学生升初中比率为100%,初中升高中比率为85.56%,高中毕业会考成绩名列全市前茅,2008年参加高考人数6698人,本科以上上线人数1477人,其中重点本科上线320人。社会力量办学继续发展壮大。全县现有各类民办教育机构142个,其中幼儿园132所,普通中小学7所,职业学校3所。
科学技术有新的发展。全县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企业4个,实现产值99854万元,增长70%。全年共有专利申请69件,增长3%;授权专利50件。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21000万元,其中科技三项经费1280万元,增长14%。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加快发展。年末有县级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89120册;剧场、影剧院1个;乡镇文化站20个。民间艺术表演团体3个,农村放映队20个,放映电影10774场次。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体育设施进一步完善,现有体育场所1个,篮球场348个,门球场80个,400米田径场29个,游泳池2个,健身房12个。年末共有全民健身中心50个,青少年俱乐部1个,晨晚炼健身活动点40个。全年共开展群众体育活动300次,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参与人数30万人。全年体育彩票发行额1950万元。
卫生事业进一步加强。全县共有卫生机构5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2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个,共拥有床位1477张。其中乡镇卫生院27个,拥有床位653张。现有执业医师和助理工程师2111人,注册护士1077人。全县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实际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689426人,平均参全率85%,比上年提高7个百分点。城镇合作医疗有效推行。2008年新建改造卫生院7所,面积5130平方米,实际完成7所,面积达5460平方米,完成任务的106.4%。
十一、人口、劳动就业、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进展。2008年末,全县总户数29.01万户,总人口102.15万人。男性53.32万人,女性48.83万人。在总人口中,城镇人口38.12万人。全年发放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奖励扶助金发放140人,发放154320元。享受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1277人,发放766200元。年内出生8816人,出生率10.07‰ ;死亡4500人,死亡率4.73‰;人口自然增长率5.12‰,人口性别比为110.71:100。全县计划生育率93.82%,领取独生子女证人数18772人,已婚育龄妇女194237人,女性绝育3210人,男性绝育20人。
民生工程不断加强。年末就业劳动力280000人,增长7.14%。新增就业人员11470人,增长19.5%;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241人,增长16%;其中“4050”人员就业人数1319人。安置零就业家庭46户,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9%。下岗职工再就业3237人。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47100人,增长14%;已参加医疗保险48943人,增长12.6%;参加工伤保险25172人,增长19.9%;参加生育保险38446人,增长17%;领取失业保险1972人,增长26.7%。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13.54人。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数2084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数47100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数48943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5359人。
全年城镇低保对象7561户,16008人,发放保障金2403.8万元,增长6%。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保障18000户,42500人,发放保障金1917万元,其中集中供养488人,增长31%。新建、扩建敬老院3所,完成任务的100%。各类收养性福利单位床位644张,年内收养人员598人。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930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381万元,直接接受社会捐赠446.2万元。
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据县农调队百户抽样调查,2008年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30.1元,增长13.8%;农民人均纯收入4828元,增长15.6%;其中:工资性收入1699.8元,增长16.4%;家庭经营纯收入4330.5元,增长11.9%,财产性收入53.9元,减少4.55%,转移性收入348.3元,减少13.5%。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达4245元,比上年增长12.3%。2008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74元,增长15.8%。
  年末全县工会组织603个,工会会员52814人。年内筹集资金68万元,解决困难职工600人次。
十二、资源、环境与安全生产
  资源管理进一步加强。年末耕地为45.16千公顷,年平均降水量1300毫米,年末水库蓄水总量11201.3万立方米。年总供水量为1500万立方米。
  环保事业发展加快。全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为813.8万元,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6358吨,同比减少8.3%,工业废水排放量达标率81.37%,同比增加8.99个百分点。自然生态保护工作扎实推进。全县已建有自然保护区10个,其中,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总面积达23816公顷 。
安全生产形势总体较好。全年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35人,其中交通事故20人,煤矿3人,工矿商贸12人。
 
 
注: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2008年年快报数据。
  2.各项统计数据包括金洞管理区。
  3.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4.全县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祁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祁阳市数据局(行政审批服务局)
E-mail:qy3219980@163.com  联系电话:0746-3212875
版权所有:祁阳政府网   备案号:湘ICP备05013890号
湘公网安备:43112102000120  网站标识码:4311210015号

  • 监督一点通
  • 三湘e监督
  • 湖南省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