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常德市政协文教文体和文史委主任李卫率调研团队,来祁阳红壤实验站,就搜集和整理刘更另院士的生平资料及科研成果开展调研工作。祁阳市政协副主席聂新国陪同。这次调研不仅是对刘更另院士科学精神的传承,更是对祁阳红壤实验站历史贡献的深入挖掘。
祁阳红壤实验站作为我国农业科研的重要基地,承载着丰富的科研历史和众多科学家的辛勤付出。刘更另于1929年出生于湖南省桃源。1964年,他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祁阳站土壤室工作,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他致力于山区开发、南方红壤和低产水稻田改良、耕作制度改革、山丘地区生态建设和农林牧业发展等方面的研究。
在调研过程中,李卫一行参观了实验站的各个功能区域,包括实验室、试验田和资料室等。他们详细了解了实验站的发展历程、科研设施以及刘更另院士在此期间的科研活动和成果。在资料室中,调研团队发现了大量刘更另院士的科研笔记、论文手稿和实验数据等珍贵资料,这些资料详细记录了刘院士的科研思路和实验过程,对于了解他的科研生涯和学术贡献具有重要意义。
随后,调研团队与实验站的工作人员进行了座谈交流。工作人员介绍了刘更另院士的生平事迹、科研精神和人格魅力,让调研团队更加全面地了解了这位伟大科学家的风采。同时,工作人员还向调研团队提供了大量关于实验站和刘更另院士的文献资料,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李卫表示,这次调研工作不仅搜集到了大量关于刘更另院士的珍贵资料,还深入了解了实验站的历史和现状。他指出,刘更另院士的科研精神和成果是常德市乃至全国人民的宝贵财富,应该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同时,他也对实验站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和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